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经过前段时间韩国将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端午节更加引起了国人的重视。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经过前段时间韩国将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端午节更加引起了国人的重视。
点击左右开门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 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 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初夏刚过,转眼又到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这时夏熟的谷物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气温日渐升高,时光依旧美好,小满是爱的季节,给人以收获的期待,绚丽的三角梅点燃了中闽初夏的热情,正是李白的那句诗: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也有让人神清气爽的灿烂霞光,初夏日的风物竟是如此妖娆地到了端午节,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可以欣赏端午花。